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诊改工作 破解提质增效困局
发布时间:2021-07-16 10:17:30 / 浏览次数:

      近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接受并顺利完成诊改现场复核。复核专家组专家一致认为,学校对诊改理念认识到位、顶层设计合理、推进措施有力;通过诊改工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自主诊改机制逐渐形成,师生普遍接受诊改理念并积极参与,自我保证意识不断增强,感受到了诊改带来的获得感,诊改运行成效逐步显现;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非试点院校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路、机制与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学校总结诊改工作经验,在省内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非试点院校”探索出诊改工作有效路径

  今年6月21日至24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专家组组长袁洪志一行6人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现场复核。3天的时间里,复核专家组听取了18场汇报,进行了5场座谈,访谈了90余名领导干部和教师学生。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深入访谈等方式,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复核和指导。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非试点院校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路、机制与成效获得专家高度评价。
  据悉,2015年,教育部为探索区别于评估方式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建立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设立9个试点省份,27所国家试点院校;山东省响应该项举措,设立20所省级试点院校。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并未列入试点院校之列,错过国家、省试点设立的机遇期,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承“不唯试点做诊改,心无旁骛提质量”的建设理念,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2017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质量考核办公室,作为独立的职能处室开展诊改政策制度研究,学习国家试点先进做法,设计与诊改思想相吻合、与学校基础相适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照国家和省关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以诊改思想为指导,从体系设计、两链打造、螺旋建立、引擎驱动与平台搭建等方面实施建设。推行“OKR目标建设+动态业绩评价”治理模式改革,着力破解谋划发展不系统、治理决策不精准、工作过程不透明、业绩评价不客观、治理能力不均衡5个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经过3年实践治理,形成一套与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相一致,与学院发展基础相适配的治理模式。
  2020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非试点院校身份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的院校,改革经验受到省内外院校的广泛认可。先后接待15所兄弟院校、66人次到校学习考察,体系建设主持人先后21次受邀到兄弟院校开展专题培训。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非试点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为职业院校从管理体制改革和质量建设入手实施院校现代化治理,开辟了可复制且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


以质量评价为“发力点” 推进工作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4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对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成为近几年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以质量评价为“发力点”,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日益丰硕。2020年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成为全省第一个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高职院校。学院高度重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首届技能大赛8个赛项中获奖,全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赛一等奖40项、二等奖35项。
  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行业发展,紧贴院校、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牵头成立了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经过8年探索,逐步构建了“一核双驱三支撑”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模式,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学院以“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发展理念引领校企合作,先后与联想集团、武汉华中数控、山东栋梁科技等涉足前瞻性领域、在国内居龙头地位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智能制造学院和数字经济学院,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员工培训、实训场地建设、订单班等465项校企共建任务,为推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进程中,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将此次诊改复核作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热身赛”和“集结号”,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机遇,坚定地走质量强校的发展道路,“结硬寨、打呆仗”,常诊改,强质量,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出高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渗入人心、融入文化、进入议程”贡献劳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来源:大众日报)